HIFI日记:推力的计算和科普
HIFI从入门到火化系列
[展开/折叠]-
HIFI入门Q&A
面向新手常见问题的快速解答
-
如何判断/描述音质的好坏?
浅析影响音质的各个环节,了解音频的特质
-
什么是DAC?什么是解码器?
深入解析DAC/解码器之间的区别
-
各数字音频格式、技术的简单介绍
数字音频格式一网打尽
-
蓝牙编码SBC、APTX、AAC、LDAC都是啥?
一文看懂蓝牙各个编码哪个好?
-
由浅入深,理解频响曲线/瀑布图
快速了解如何看懂2D和3D频谱图
-
如何选购HIFI产品?如何甄别有用的信息?
HIFI产品选购实战、避坑指南
-
如何选择桌面音箱?
从0开始选购桌面音箱
-
跟攒DIY PC一样攒DIY HIFI
HIFI全系统攒机流程
-
听不出MP3、无损、HIRES区别?试一下金耳朵测试吧
大佬们常说的金耳朵测试来了!
-
推力的计算和科普
耳机推力够不够?专用计算器来帮你
-
DIY高性能音乐服务器
自己动手制作PC CORE,以及音质影响的探索
-
网线的选择和探讨
探讨网线对音质的影响
-
关于HIFI交换机的原理和探索
最近火热的HIFI交换机原理解析
-
玄学中的玄学,地盒对比测试
关于多个品牌地盒的实际对比测评
-
关于焊锡的对比
探索DIY线材不同焊锡之间的声音差异
-
从2元到1380元的保险丝同台对比
大量不同型号/A数保险丝之间的对比
-
线圣钻石/线世界白金星7/W4S/咸鱼手作IIS/HDMI线对比测试
多个HIFI品牌HDMI线材声音对比
-
USB线如何影响音质
USB线材选择和对音质影响的探索
-
从SATA数据线开始,聊聊DIY线材的乱象
深入了解HIFI SATA线材
HTML小工具合集
[展开/折叠]-
耳机推力需求计算器
科学的耳机推力计算工具
-
QQ音乐&网易云音乐外链生成工具
省去麻烦的转换,一键生成外链工具
-
各类文章目录生成工具
一键生成简洁、美观的目录,还支持重复导入编辑
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设备推不动耳机这种说法。也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在烧友心中挥之不去。今天就让BLOG主围绕推力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科普吧。
一、如何计算推力
耳机推力需求计算器
主计算器
注意:如果您的耳机灵敏度单位为“dB/Vrms”,请先使用下方的“灵敏度转换”工具进行换算,再将结果填入本计算器。
通常在耳机介绍页能看到,单位是欧姆(Ω)。
一般测试最高设定在105-120dB。这并非指持续音量,而是音乐中极短时间达到的峰值响度。
请确保单位是“dB/mW”。如果介绍页不标记单位,通常默认为此单位。
灵敏度转换
如果您的耳机灵敏度单位是“dB/Vrms”,请在此处将其转换为“dB/mW”。
必须填写:
1、耳机的“电阻”,也就是阻抗,这个一般在耳机的介绍页能看到。
2、目标声压级,一般测试最高设定在105-120dB,这并非指的是让音量一直维持在这个离谱的响度,而是指一首音乐中极短时间内达到的最极限的响度。比如交响乐的齐奏又或者是人声嘶吼的那一刻。
3、灵敏度,这个需要特别留意耳机介绍页中标明的单位是“dB/mW“还是“dB/Vrms”,如果介绍页不标记单位,通常是“dB/mW“。
4、如果标记的单位是“dB/Vrms”,需要先通过表格中间的“灵敏度转换”功能先换算成“dB/mW“,然后再填到上方表格中计算。
输出结果:
1、所需功率,就是指播放器输出120dB声压级时,需要的最大输出功率。
2、固定电压,电压仅受声压级和灵敏度影响,而电流同时收到阻抗、声压级、灵敏度等三个因素影响。
二、各类谣言勘误
1、推力到底是什么
推力其实仅仅表示播放器能使耳机发出的最大“响度”,简单来说就是,推力仅完成了耳机“能不能响”和“响的够不够大声”这两个基本工作。很多烧友错误地把耳机“好不好听”,更具体地来说把测评耳机的“动态”、“细节”、“风格”都打包给了推力,这是极不专业的表现。
2、是否需要“冗余”的推力
这是从玩箱子的烧友口中延伸出来的一个奇怪的说法。很多箱子/耳机,在达到目标响度的时候所需功率只需要10W,但是很多朋友会说功放/耳放需要额外的“功率冗余”,或者叫做“功率储备”。比如这部分朋友会坚持需要20W甚至50W、100W输出功率的功放/耳放,以防止在“大动态”上声音疲软的情况。这种说法在非常严谨的声音科学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目标响度就已经是你所需要的最大响度了,也就是你所需要的极限功率,不存在需要更多冗余的情况。但是这个说法是否就是完全空穴来风了,其实也不尽然。因为通常情况下,功率越高的产品其售价一般也会更高,而更高的成本,也会为功放/耳放带来更好的做工、用料和声音调教水平,正因为如此,才会给一般朋友一种功率越大,声音越好的错觉。
3、能不能直推
什么是直推,直推就是不借助耳放等专门设备,直接采用播放设备推耳机,一般都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之类的东西。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好解释,一般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提供的输出功率大概是50-100mW。假设有一只入耳耳机,灵敏度只有90dB/mW,那它需要的功率为316mW,这毫无疑问是完全推不动的。而当我们选择一只98dB/mW灵敏度的耳机时,其所需功率就会骤降到50mW,那直推就变得比较可行了。通过计算,我们可以非常简单就得到这些准确的数据,也有助于我们摆脱人云亦云的情况。
4、是否需要独立耳放
耳放提供的输出功率,并不是耳放的唯一功能。推的动、声音响也不是评价一台耳放的唯一标准。除了提供足够的声量之外,耳放还有让声音变得更好听这一重任。而关于耳放的核心参数,除了功率之外,还包括频响特性、信噪比(S/N)、动态范围、失真(THD)等几个重要的参数。因此一台好的耳放,除了提供充盈的动力外,还融入了厂商/作者对声音的思考和精妙的设计,并通过耳放这一媒介,介入到音乐回放的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