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分享:SteamDeck从入门到入土

新的一年,BLOG主本来考虑给自己买一只NAN7耳机作为礼物,但是最终考虑到各种原因,终于还是放弃今年继续添置新的HIFI设备,转而购买了一台SteamDeck送给自己。起初的想法是,只要能多少治疗一些电子ED,那这个设备就有了意义,而实际上BLOG主还是小瞧了它。这段时间不仅让BLOG主极大增加了折腾游戏的时间,还追加了折腾SteamDeck本体的时间233

实际上,SteamDeck确实是一台非常有意思的设备,只要你愿意折腾,它就是目前最强的PC掌机,丰富的可玩性和G胖的支持,都使得它可以一定程度上脱离性能限制,带给玩家良好的游戏体验。虽然作为第一代的硬件产品,SteamDeck确实有诸多不完美,但是凭借着玩家社区的努力,一个新的生态也即将形成。

下面就列出BLOG主这段时间折腾SteamDeck的经历和一些参考资料,供各位还在考虑的朋友们避坑。有任何疑问也欢迎留言,大家一起讨论=W=

一、购买准备

1、机子本体

PDD的2500杀穿低价,导致SteamDeck价格迎来崩盘。不少2K5、2K7上车的朋友已经安全下车,考虑到SteamDeck翻新机短期内不会大量出现,因此各位朋友确实可以考虑直接上车。如果不打算PDD,希望直接海涛,那选择合适的代购,大概2K8左右就绝对能到手。任何高于2K8的价格,都可以无视了。

2、硬盘

众所周知,64G版的SteamDeck,G胖是卖一台亏一台。所以除了完全不差钱的,否则一律建议购买64G版本,然后自行加装固态。固态当前较为稳妥的方案是购买西数SN530或SN740,虽然其他还有几个选择,但是综合性价比都不算高。作为参考,BLOG主是花了520元买了1T的SN740,正常购买1T在小黄鱼均价在600元左右。

3、螺丝刀和开盖工具

这点比较坑,SteamDeck的螺丝还是比较难拧开的,BLOG主一直在用的南旗螺丝刀竟然扭不开SteamDeck的螺丝。。后来翻箱倒柜才找到一把合适的。因此建议各位还是应该购买一套手机维修工具套组,里面的工具基本上就齐了。

4、贴膜和保护套

贴膜还是必须的,普通的钢化膜足够,淘宝买9.9的膜实际上完全够用,更贵的膜并不能换来更好的体验,纯粹的智商税。如果觉得9.9还是太贵,可以直接阿里巴巴看看,一般几块钱就能买到,就是邮费算上去跟淘宝也没啥区别就是了。保护套因为会增加机子重量,对本身已经很重的机身负担就更重了,因此BLOG主最后决定裸奔,反正塑料也非常耐糙。唯一需要注意的是SteamDeck本身背面没有支架,不能立起来,可以考虑买一个手机背贴支架贴上去,达到类似Switch的效果。

5、翻墙工具

SteamDeck无论干什么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翻墙环境,因此最佳的方案是在路由器上进行全局翻墙,网件和华硕路由器,应该是最佳选择,这样能为你直接解决90%以上折腾SteamDeck时遇到的问题。而梯子的选择就见仁见智了,这里BLOG主推荐一个自用的梯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宜、稳定,这次折腾SteamDeck也足够使用。

二、开始搞机

1、安装硬盘

可能是卡住最多人的一步,否则BLOG主完全不理解小黄鱼上那些卖3.5K以上的换硬盘机哪来的勇气。这里BLOG主推荐看这个教程。清晰、时长短、废话少,跟着步骤一步一步做就是了。特别需要注意是断电步骤,由于新版SteamDeck供电排线已经没有了多出来的拉手,那个排线插的又非常紧,因此如果实在拔不出来,其实也可以不断电更换硬盘,注意更换前消除自己身上的静电就可以了。另外网上有更换散热硅脂的操作,但其实原机硅脂是有厚度冗余的,即时安装稍厚一些的SSD,实际上也不影响供电IC散热,因此只要把螺丝上紧,是不会存在问题的。

2、安装系统

对于经常搞机的朋友来说,安装系统毫无难度。哪怕是需要安装STEAM OS和WINDOWS双系统,也不过就是重复一次安装过程而已。BLOG主推荐观看这个视频,跟着步骤一步步做,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这里需要注意避坑的是WIN系统的选择,BLOG主建议不要选择太过精简的系统,比如视频中推荐的Atlas OS系统,虽然能带来大约5%不到的性能提升,但是后续烦心的事情那是一个不少,如果不是有强迫症的朋友,直接去MSDN上下载原版的WIN11镜像使用,是最保险的。另外也可以使用一些轻量化精简系统,既保障了性能,也减少了大量折腾的时间。

另外,双系统硬盘空间互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但是TF卡是可以直接双系统互通的。BLOG主自己最终考虑到两个系统应该不存在同样的游戏(何必呢?),应急的时候TF卡也足够了,因此最终就懒得双系统互通了。系统安装完成后,按惯例将驱动安装好即可。至于双系统启动的问题,BLOG主认为当前官方引导还没做好,第三方引导只要系统更新就会失效,那不如直接每次开机就按着“减号”和“电源键”引导就好了。等官方STEAM OS系统3.0更新完毕,直接使用官方引导,应该是更为省心的选择。

提供两个关键链接:官方STEAM OS镜像以及官方WINDOWS驱动

3、安装Steam OS插件商店

插件是Steam OS的灵魂之一,可以直接理解成系统的创意工坊,为Steam OS提供了更丰富的玩法和更多的可能。在确认安装好两个系统之后,就可以安装插件商店和插件了。这里BLOG主推荐这个视频,跟着步骤做,不仅能快速安装好商店,还能装好最常用的几个插件,节省大量时间。这个步骤基本上没有什么坑,注意安装的时候可能需要挂翻墙,否则可能卡很久。

4、SteamOS汉化和中文输入法

Steam OS的桌面模式实际上就是一个定制的Arch Linux系统,但是系统本身是英文,且汉化存在已知的BUG,为了确保系统稳定,BLOG主没有进行汉化操作,反正实际上大部分操作还是需要通过命令行处理,汉化的实际作用很小。至于中文输入法,BLOG主推荐跟着这个视频操作即可,很快就能为游戏模式和桌面模式都设置好中文输入法。

5、EmuDeck安装和使用

SteamDeck的撒手锏之一,EmuDeck囊括了适合SteamDeck能使用的绝大多数游戏模拟器,真的是从百草园模拟到三味书屋,最引人注目的当然就是Switch模拟器了。经过BLOG主测试,最新的火焰纹章engage在YUZU模拟器和Ryujinx模拟器上基本都能完美运行,且续航也能维持在5小时以上。对于没有Switch的朋友来说,一下子就相当于扩展了整个任天堂的游戏库,最强PC掌机实至名归233。这里需要避坑的地方是Ryujinx龙神模拟器,部分游戏可能在游戏的时候出现黑屏的情况,这时候只需要切换到桌面模式,将Ryujinx设置中游戏启动自动全屏的选项关闭即可。至于游戏在哪里下,各位可以试试这个站点,应该能满足各位的需求。

6、学习版游戏运行

毕竟游戏千千万,但是钱包却常扁扁,学习版游戏自然也是个巨大的需求。SteamDeck通过安装新版的兼容层,就可以非常简单地在Steam OS上运行Windows上的游戏。当然毕竟是通过转译运行的游戏,因此不能运行或者出现BUG也是可能的,这就需要玩家自己尝试了。各位只需要下面的教程,一步步操作就能快速地配置好GE兼容层,并设置好游戏启动了。

安装GE兼容层:点我(前面有1分多的废话)

启用缓存设置:点我

GALGAME的设置:点我

7、插件商店安装以及丢失后的找回(终结解决方案)

最近系统更新后,插件商店直接就莫得了。网上的几种方法什么卸载、修复、重装都试过,完全无效。经过一通折腾后终于发现了重新找回的方法。

安装插件商店:进入桌面模式,打开kansole,输入“curl -L http://dl.ohmydeck.net | sh”,完成后重新回到游戏模式即可。过程中需要输入密码,如果还没设置过的可以到系统用户界面设置。

找回插件商店:进入桌面模式,用浏览器点我打开网页,点击下方彩色的“Download”按钮下载Decky Loader,直接在系统中运行,一路根据提示安装即可。本方法需要翻墙,网路问题自行解决。

8、各种有用的折腾

桌面模式/游戏模式快速互切:点我

PS5串流:点我

蓝牙添加LDAC支持:点我

EXE多开补丁及游戏修改:点我

连接御三家手柄:点我

好了,基本上大部分BLOG主经历过的SteamDeck折腾内容就都在这里了。欢迎各位留言讨论,未来BLOG还将继续更新这个折腾的日志,希望能给各位准备或者已经购买的朋友一些参考。

9、关于BUG

当前最新版的SteamDeck系统会导致一旦启动游戏一次,兼容层就无法切换的问题。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切一次桌面模式,然后在里面调整,然后再切回SteamOS玩。非常麻烦,但是无可奈何。

7条评论

  • 冷凝

    之前留言 可能被过滤了… 最近忙一直没上来
    游戏还是喜欢用大屏幕玩 移动设备感觉打手游都有点嫌小…
    阁下只上blog?没有群之类的么,感觉写的挺有意思,就是交流方式有点迟缓

    • huoyanyan

      我翻了一下后台,确实没看到你之前的留言,不好意思可能真的被滤掉了。我自己的群也有不少,但是不是跟BLOG相关的,主要是BLOG内容比较杂也不好分类。交流是有些缓慢,但是急躁的沟通其实并不一定能产生价值,有时候静下心来才能发现事物的美好。这也是BLOG主放弃主流的社交平台,而选择BLOG的原因吧=W=

  • qiuye

    Galgame的話,國外有一群專門在研究VN on Linux的:https://www.visualnovelwiki.org/en/linux/wineprefix,這個網站的Wineprefix親測過,可以解決我九成的Gal庫,推薦大家試試看

留言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