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日记:STAX X1000西装套(SRM-270S+X1)音质测评

一、前言

时过数年,BLOG主又买了一只STAX静电耳机。事实上多少了解BLOG主的朋友就知道,其实我是一个STAX老粉,从007开始,一直到009S,BLOG主不仅玩了整整两代静电,也把同时代的其他几家静电都听了个遍。但自从大耳退烧之后,BLOG主出清了所有大耳,从此只听箱子和入耳。原本想这辈子可能再也不会考虑大耳,但是却在最近听到了这一代STAX的入门型号X1000套装。与上一代L300/L500/L700铺满了入门各个价位的耳机不一样,这一代的STAX一共就发布了旗舰X9000和入门的X1两只型号。作为基础售价相差了14倍的入门耳机,原本BLOG主是不抱什么期待的,毕竟上一代L系列在BLOG主眼里都相当一般。然而当实际在天域联达店里搭配D10II听之后,这一代STAX入门耳机的声音给与了BLOG主极大的震惊。没过多久,BLOG主就决定再次购买一只大耳,这次是真的退烧了233

二、测评的准备

本次测评的耳机是STAX西装套X1000,由耳放SR-272s和耳机X1组成。测评选择的平台让BLOG主非常非常纠结。如果只是单纯接个小尾巴,那X1000套装的声音只能说非常一般。但是如果接入BLOG主的大系统,声音又会非常出色。考虑再三,BLOG主认为X1000套装当得起更好的前端。理由有三个,首先是其声音水平之高,足以对抗所有万元级别的任何耳机。第二是考虑到很多烧友可能跟BLOG主一样,不会考虑长期持有更高价位的耳机而转投箱子,因此这很可能是退烧耳机,前端设备的水平未来也会随着时间不断改善。第三则是X1000套装对周边非常敏感,实测换个桌面、换个脚钉、甚至换个插座,都有会有可闻的改变,因此测评环境本来就难以让人复刻,那还不如在BLOG主的能力内直接拉满。因此,经过一个月的测试,最终选定测试平台如下:

PC(最开始选择的是USB方案,但是最终为了音质选择了网络隔离)
CPU:AMD 7800X3D
主板:技嘉B650e冰雕
ATX电源:先马XP1000W悟空版
硬盘:光威弈系列旗舰版 4T
播放器:HQPlayer(LNS15/poly-sinc-long-ip/352.8k/NAA)
电源线:黑神电源线
滤波:八达LB5500

网络隔离
交换机:网件GS105(MOD:线电+SC-OCXO)
网线:赛耳之声 NC100
脚钉:赛耳之声脚钉
压镇:佛山架宗复刻架宗压镇

数播
桥:Accurate N1000
电源线:Venture Grand Ultimate
保险丝:SR ORGANE
避震:KRYNA D-PROP
同轴:Venture Grand Ultimate

解码
DAC:Accurate D1000
电源线:Venture Grand Ultimate
保险丝:声韵 蓝色精灵
避震:KRYNA C-PROP
RCA:HUBER SUHNER SF104E

耳放:STAX SR-272s
耳机:STAX X1
电源:原配电源(含线)
避震钉:KRYNA C-PROP
压镇:佛山架宗复刻架宗压镇

对比的平台是BLOG主长期拥有的727II+009套装,由于727II允许PASSBY(前级直通),所以测试的时候是搭配了5位数的XLR线材和前级,声音自然更为流畅自然。

三、测评曲目/评分方式

曲目选择的是BLOG主平时常听的曲目,基本上是70%日系+30%大编制的听音取向,因此选曲会明显偏日系音乐。评分标准采用刘汉盛音响二十要简化而来,10分为满分,但最高一般只给到9分。其中8分为评分项目具有明显优势,7分为本项目优秀,6分为能正常鉴赏,5分为能正常聆听,低于5分不做评论。更详细的测评方案,请参考这里

四、测试开始

项目STAX 270s+X1STAX 727II+009Trafomatic Audio Primavera+1266PHI
声音完整性8/108/108.5/10
高频8/109/108/10
中频7.5/108/107.5/10
低频7.5/107.5/1010/10
解析力、密度7.5/108.5/1010/10
声场、分离度7/108/109/10
动态、延展7.5/108/109.5/10
总分7.6/108.1/108.9/10

1、歌曲名:たとえ どんなに…,歌手名:西野加奈 (西野カナ)

作为2011年发布的同名专辑主打歌,《たとえ どんなに…》是一首充分展现了2010年代J-Pop的代表曲目之一。歌曲融合了R&B和Pop的节奏、旋律,贯穿全曲的、略带悲伤的鼓点、贝斯基底,具有非常强烈的歌曲辨识度。而西野カナ的声线也相当契合歌曲营造出的既现代又不失温度的氛围。商业上,这首歌在发行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Oricon公信榜实体销量最高排入第五,并取得了进榜23周的好成绩。长期以来,J-Pop都被视作重视旋律、制作精良的歌曲,《たとえ どんなに…》的创作很好地与当时的流行元素(R&B)相结合,再加上日本人擅长的细腻情绪表达,展现了当时日本J-Pop工业的成熟水准。虽然这类“工业糖精”势必会面临风格类同、创作模式僵化、创新不足等诸多质疑。但归根究底,这首歌曲仍然凭借流畅的旋律以及副歌部分,西野加奈用接近本音呐喊的歌词,轻易地击中了少女在恋爱中的执着与深情,引发了广泛共鸣。

たとえどんなにどんなに強く / 纵然曾多么 多么强烈地祈祷
願ったってもう戻れないけど / 也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遠い君を見えない君を / 但我仍会继续思念
想い続けて / 那遥远的、看不见的你

X1000的开声非常有意思,在BLOG主不走NAA,而是用USB直接连接DAC的时候,它的人声表现更为贴耳,更符合人头录音的特性。而在走NAA推送到桥之后,人声拉远,声音层次也变得更为分明一些。一开始BLOG主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会损失一部分人声细节和氛围感,但是在多次聆听之后BLOG主认为,NAA提供了相当宽松的人声体验,本身相当具有侵略性的人头录音,也能变得十分耐听。在没有损失任何人声细节的同时,也兼顾了良好的声场和密度表现。毫无疑问X1000的素质(特别是高频解析力)已经达到了传统动圈旗舰(HD800系列/T1系列等)的同等甚至超越的水平。更详细的说,《たとえ どんなに…》这首歌的音域跨度非常大,女声拉高音十分考验系统的动态和延展能力。X1000这两点的完成度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不仅很好地继承了STAX静电的传统优势,高频明亮、自然,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而且令人惊讶的是一改009系列搭配官放低频疲软的特点,虽然X1000仍然低频量感偏少、混音时间偏短,但是下潜和量感都保持在了一个“健康、够用”的水平,虽然相对比高频来说仍然是短板,但是相对于过去009/009S搭配官放的残缺美,X1000的声音风格,实际上更符合现代流行音乐的表现。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BLOG主开启了单曲循环,成稿时至少循环了十几次,但仍然听的津津有味,腿也一直在抖,相信这是BLOG主对X1000系统最直观的评价。

2、歌曲名:Csikos Post (邮递马车),歌手名:Czech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t,专辑名:Bouquet of Famous Melodies

《Csikos Post》是德国作曲家Hermann Necke(赫尔曼·内克)所作的Galop(加洛普)舞曲。它以其极快的速度、简单易记的旋律和奔腾翻涌的节奏而闻名。在后世,这首作品在各种场合都被引用过,无论是动画、电影、剧集、游戏都曾见过它的身影,可以说是相当家喻户晓的音乐小品。这首曲子在1988年一经问世就大获好评,后来陆续被改编成多种形式、不同编制的演奏曲目,在全球各个音乐厅中大放异彩。

而由Czech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t(捷克爱乐乐团)的弦乐四重奏改编Csikos Post,则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改编/录音之一。这个仅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组成的室内乐演奏,在保证了惊人的清晰度和准确性的同时,炫技般地维持在了一个极高的平衡感上。第一小提琴的旋律线条清晰明亮,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则交织在一起,提供了层次丰富、形体感丰满的和声织体,最后则是大提琴提供了坚实而富有弹性的低音基础,填补了曲子的密度,又恰好衬托出其他声部的特点。四把琴之间的配合精确的犹如机械,但情绪之丰富、动感之强烈,又犹如一群贵族少妇赫然在你眼前肆意起舞。整个演奏充满了朝气和热情,让人听后无不感到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X1000在聆听邮递马车的时候,会不自觉的使人把音量调大,哪怕把音量打到1点的位置,仍然不会觉得刺耳,展现出了X1000提供了相当客观的控制力和三频调教水平。在聆听的过程中,BLOG主不止一次注意到这个古早的录音,在小提琴的高频部分存在的录制缺陷。但这个描述并非是指X1000的声音偏向监听,恰恰相反的是,即使明显感受到录音缺陷,BLOG主仍然能很好地欣赏、甚至主动忽略这些问题。这一切的原因,应该得益于X1000那相当流畅自然的音乐性。说到这里BLOG主不得不指出一点,如果一只耳机同时拥有高密度和宽松两种属性,那无论录制好坏,应该都能给人提供愉快的听音体验。这种类似万金油一样的属性,却恰好是许多旗舰级别耳机都做不到的。X1000的声场并不大,但是非常规整,且排布分明,结像清晰。类比一个标准的大编制音乐厅,X1000的声场基本相当于一楼,两侧收窄一些的6-9排左右的位置。虽然不是听起来最爽的(前五排),但确实是能更好欣赏的各个声部的表现。

五、总结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BLOG主的评价体系里面,每0.5分就已经是整整一档的差距,而且这个评分越高,边际效应越明显的时候,每拉开0.1分的差距都可以认为是明显优势。因此009能获得相对于X1整整一档的优势,BLOG主并不觉得奇怪,毕竟两者的价差也来到了3倍左右。对于X1的性价比,即使考虑DIY品牌的前提下,BLOG主认为都是碾压式的。在5K价位区间,X1000套装达到了BLOG主所听过的一切系统中性价比最高的独一档,而X1单独耳机在2.7K左右的售价,更是以中端耳机的价格,做出了比肩传统动圈旗舰的性价比巅峰。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前端不够出色(比如STAX自己的D10II)的情况下,X1的音质、音色都有非常大的削弱,相对比普通动圈旗舰来说,X1对前端的敏感程度更高。比如BLOG主曾经试过TASCAM X8期间录音笔LO转RCA给X1000,又或者小尾巴/大尾巴直接转RCA给X1000,音质都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在这种情况下,直接买个动圈耳机,应该能获得更好的体验。因此BLOG主建议,最少前端要超过5K,或者靠谱的DIY超过3K的前提下,STAX X1000才能较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也才值得入手。至于使用比如D10II这样的随身静电放,只能说刚好保住了下限,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选择台式设备吧。

必须正视的问题是X1000套装对前端的要求高,耳放不适应除了静电以外的任何耳机,但也确实换来了极高的上限,可以伴随你不断更新系统而获得良好的体验。对于新烧来说,X1000套装可能会迅速摧毁你对科HI的观念,毕竟哪怕只是改动一个避震钉、一根线它的反馈都是非常迅猛的。而对于使用小尾巴、哪怕是普通便携播放器的朋友来说,LO转双RCA接X1000损失的细节就有点太大了。说真的,BLOG主并不推荐刚组系统的朋友购买,或者可以尝试升级一下耳放,比如当前STAX SRM-007ta胆放现在二手价格4.5K左右,或许是一个更适合组建新系统的朋友尝试。

总而言之STAX X1000是BLOG主大耳退烧多年之后,再次燃起了听大耳热情的一套好耳机。他热情、奔放,有别于007的富丽堂皇、009/009S系列的柔顺高冷,而是跟X9000一样,向R&B和POP的风格做出了更多倾斜。这也同样意味着,STAX这家有着数十年光阴的古老HIEND厂家,向近代流行转向的一次重大尝试。而毫无疑问的是,这次转向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出了一只STAX这十年来三频最均衡、性价比最高的入门耳机。STAX X1000在保留了STAX传统的高频优势同时,尽可能让自己的低频达到了绝大部分普通动圈耳机的水平。虽然老实讲,X1000略微延长了低频混响时间来增强低频的密度和形体感,确实有些取巧,以至于其低频的解析力相较于中频和高频来说,是有些下降,且与大部分低频优秀的平板耳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确实已经是近代除了X9000之外,STAX中低频最好听的耳机了。

最后结论:相比于当前T8000+X9000那恐怖的售价(7W左右),X1000的毫无疑问是STAX近年来声价比最高的入门耳机。虽然说是STAX的入门,但是对于绝大多数HIFI品牌而言,BLOG主认为相较于HD800s、HD820、T1III、T5、K812等传统动圈旗舰,在三频解析、密度上都有着近乎碾压的优势,而对比NAN7、HEKv2、Arya等万元平板耳机,在解析和密度互有胜负,而高频则能维持优势。主要的劣势都集中在低频上。X1000的优缺点是如此明显,相信BLOG主已经说的很直白透彻了,鉴于X1000的售价跟上述所有耳机都不在一个档位下,因此如何选择BLOG主认为几乎不需要多做考虑。BLOG主给与X1000官方套装以“强烈推荐”等级。那么这期充满了BLOG主喜爱、主观、偏见的不客观测评,就这样结束了=W=

一条评论

留言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